引言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发布的《2023年粮食及农业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进展跟踪》显示,2022年全球饥饿人数在6.91亿至7.83亿之间,粮食不安全人口从2019年全球人口的25.3%大幅增长至2022年的29.6%。虽然全球范围内严重粮食不安全的发生率略有下降,从2021年的11.7%降至2022年的11.3%,但与2019年相比,这一数字仍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相当于增加了1.8亿人。
来源:FAO,《2023年粮食及农业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进展跟踪》
农业食品领域面临多重挑战
FAO跟踪数据显示,大多数与粮食和农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目标仍远未实现。在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武装冲突等多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的粮食安全、环境、营养、健康、贫困状况都深受影响,某些指标相比于过去20年甚至出现了逆转的现象。
-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全球变暖正在改变全球的天气模式,也导致了热浪、强降雨、干旱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根据来自22个国家的数据,自然灾害直接造成的农业损失在频率和强度上都在增加,于2021年达到193亿美元。据估计,2021年全球范围内,农场以及运输、储存、批发和加工环节中损失了粮食的13.2%,而2016年为13%。这些百分比掩盖了区域和次区域层面的改善和恶化,因为各(子)地区的估计值差异很大。
来源:FAO,《2023年粮食及农业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进展跟踪》
- 资源短缺与原料供应紧张
以水资源为例,虽然2020年全球用水紧张程度保持在安全的18.2%,但这一数字隐藏了巨大的地区差异,某些地区的用水紧张程度很高,甚至达到临界水平。与此同时,2020年全球水资源利用率为18.9美元/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有所增加,但与2019年达到的19.4美元/立方米的效率相比略有下降。FAO的数据显示,全球甘蔗、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和肉类产量的增长未能跟上消费需求的步伐,以鸡肉为首的肉类产量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45%,而水果和蔬菜的增长率为20%或更低,相比于全球食品出口额1.42万亿美元的快速增长,足以表明尽管农业生产有所提高,但在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标准提高带来的双重压力下全球农业食品原料的供应仍然紧张。原料供应的紧张程度不仅是生产能力的问题,还涉及到分配不均、生产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等复杂因素。这要求全球范围内采取更加创新和可持续的农业实践,以确保未来粮食安全。
- 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类社会活动的影响在全球粮食价格方面,情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地缘政治、近年武装冲突与部分国家政府实际投资有限等因素,2021年,面临中等至异常高粮食价格的国家所占比例为21.5%,低于2020年历史最高水平的48%,然而,这一数字仍高于2015至2019年期间的平均水平(15.2%),反映了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其直接原因主要是化肥和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生产和运输成本上升。
来源:FAO,《2023年粮食及农业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进展跟踪》
另一方面以渔业为例,全球鱼类种群为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它们仍受到过度/非法捕捞、污染和管理不善等其他因素的威胁,仅2019年全球鱼类种群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35.4%)被过度捕捞,可持续渔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降至0.1%以下。
全球农业食品可持续创新与实践
- 再生农业
再生农业作为一种促进社会和经济福祉,保护和恢复食物和耕作系统的生产方法,通过表土再生、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水循环、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终提高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并保持农场土壤的健康和活力。
23年底,通用磨坊联合山姆会员店与沃尔玛宣布了一项合作,预计到 2030 年,在美国 60 万英亩的土地上推广再生农业。这项合作得到了美国国家鱼类和野生动物基金会 (NFWF) 的资助,并将为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提供技术和财政支持,帮助农民进行再生农业实践。此前,雀巢和拜耳也就水稻再生农业项目签署合作,将与产业链中的水稻种植合作社、种植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多方共同探讨环保可持续的水稻全程种植管理方案,并打造“水稻再生农业”示范农场。这也向社会释放了积极信号,大型食品公司和零售商正在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挑战。
- 气候智能型农业
“气候智能型”农业(CSA)是一种有助于改革和调整农业系统的方法,以确保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粮食安全并支持农村发展。这种方法重点关注对象是农民、渔民或者牧民。CSA追求实现三个目标:以可持续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帮助农民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找到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
从左至右分别为孟加拉国浮式花园、萨赫勒绿色长城倡议、智利和新西兰气候智能型农业实践
在非洲地区,FAO支持大规模的土地恢复工作,将诸如富植、直接播种和栅栏等技术结合起来,以帮助自然再生,赋能当地并促进高潜力非木材林产品的价值链建设,帮助促进经济活动的多样化。源于该方案,估计有12000公顷的退化土地被播种和得到恢复。这些活动可适用于所有面临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国家。此外智利、孟加拉国、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等国家也纷纷针对本国情况在各个方向开展不同的CSA实践,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蛋白创新
蛋白创新技术可为农业食品系统的转型和升级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对于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缓解自然资源和环境压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农民收入和福祉,优化产业结构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早在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中就将其和“未来食品制造”一同列为国家下一个五年积极参与的领域,位于“农业科技发展布局”的板块。同时新型蛋白的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在2020年到2030年间,全球新蛋白的销售量将增长五倍,达1620亿美元。国内外多家食品龙头企业积极涉足新蛋白领域,在植物基、细胞培养肉、精密发酵等领域不断探索。在私人投资和政府支持下,新蛋白市场有望迎来显著增长。在植物蛋白快速发展的引领下,中国新蛋白发展涵盖了从原料初级加工、二次加工到消费品包装,以及食品零售环节的全价值链,在安全性、营养适配性、价格等要素上不断精进。
在全球粮食安全现状下,农业食品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农业食品生产与经营构成了威胁,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创新实践。这些实践,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农业系统的韧性,还减少了环境足迹,对于推动农业食品产业向更加可持续和高效的方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在相对困难的发展环境下,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粮农组织,《2023年粮食及农业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进展跟踪》
2. 联合国粮农组织,《气候智能型农业——粮农组织利用五个项目帮助粮食生产者适应气候变化》
3.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及农业转型以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导决策者的20项相互关联的行动》
4. 联合国粮农组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框架
5. 联合国粮农组织,《202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年鉴》
6.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What’s cooking? An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selected novel alternatives to conventional animal products》
7.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和农村生计信息系统,发布的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