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永续未来前沿技术促进中心(以下简称:永续未来中心)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食物营养所)联合主办的“全球与中国细胞培养肉产业发展与展望”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国内、外农业食品、蛋白创新领域产业、投资机构等专家围绕全球与中国蛋白创新机遇、商业化进程、投资机会、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等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永续未来前沿技术促进中心理事长薛岩进行开场致辞并对会议进行总结。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晓红、永续未来前沿技术促进中心理事李佩仪、前北美肉协高级副总裁Bill Westman、C2 Capital Partners管理合伙人Steve Lin、嘉吉全球替代蛋白策略和商业发展负责人Jane Lee、Eat Just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sh Tetrick、Synthesis Capital首席科学家兼联合创始人David Welch、Orbillion Bio策略和商业发展负责人Caio Malufe、道夫子联合创始人张涛、永续未来前沿技术促进中心监事徐畅、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琳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江南大学等产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言。
蛋白创新-细胞培养肉 机会与挑战并存
蛋白创新及细胞培养肉,作为安全、可持续且稳定的新型粮食生产模式成为全球热点,但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商业生态系统亦在逐步兴起。在此阶段,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专业知识将加快细胞农业的发展,使中国乃至全球食品供应链更接近净零。

(永续未来中心理事长薛岩)
永续未来中心理事长薛岩表示:“就中国而言,农业-食品部门对于国民经济与社会稳定的影响极其重大,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既满足需求又保证中国消费者的粮食安全、食品供应和营养要求,特别是优质蛋白的供应,成为企业、政府和机构可持续发展下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搭建中国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平台,寻求互相促进发展的新机会,中心发起了‘中国-全球 蛋白创新系列对话’,通过推动蛋白创新领域项目、成果、技术、市场与政策全面融合,为企业、政府和机构解决可持续发展下的挑战和难题,助力食物系统可持续转型,加速实现1.5度温控目标。”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晓红)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晓红围绕农业减排固碳实现生态目标,鼓励细胞培养肉科技创新,促进国际交流,培育本土细胞培养肉、企业引进相关技术等方面对未来中国细胞培养肉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他认为:“中国是肉类消费大国,且蛋白质消费水平仍将继续提升。中国人对于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实现细胞培养肉的本土化本身也是减碳的过程。主管部门主要解决食物的多途径供给问题,也关注消费者对新食物资源的消费意愿。目前细胞培养肉技术瓶颈突破和市场化进程已引起业内高度重视,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找到部分答案。”

(前北美肉协高级副总裁Bill Westman)
“就全球而言,传统畜禽及水产养殖行业和新蛋白行业的合作拥有巨大的机会。过去几年,面对全球人口增加、劳工短缺、干旱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传统畜禽行业已经做出了快速的改变。随着技术创新,在养殖不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保障人类肉类消费需求是细胞培养肉产业发展的初衷,用新技术和改进的做法,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前北美肉协高级副总裁Bill Westman从传统肉类行业视角对全球蛋白创新情况进行展望,他亦认为:“在中国,以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农业食品产业,尤其是蛋白创新-细胞培养肉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需求与技术创新驱动 全球蛋白创新快速发展
主旨分享环节,国内外专家围绕行业发展现状、中国与全球蛋白创新机遇、投资前景及全球细胞培养肉商业进程进行分享。

(Synthesis Capital首席科学家&联合创始人David Welch)
Synthesis Capital首席科学家&联合创始人David Welch围绕蛋白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分享,“自1950年起,三波技术浪潮推动食品技术的新范式,包括替代蛋白在内的整个食品供应链创新都受到技术融合的推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但细胞培养肉行业仍面临成本、规模化、口感和营养、监管等方面的挑战。未来,在丰富细胞培养肉产品类别及风味方面,中国有机会成为主要的参与者。“

(Eat Just联合创始人&CEO Josh Tetrick)
作为全球第一家获准销售的细胞培养鸡肉企业,Eat Just联合创始人&CEO Josh Tetrick在该领域商业化进程有丰富经验。“过往人们谈论细胞培养肉总认为是出现在科幻小说的场景,但现在它已经商业化,并且在新加坡售卖,”作为第一家获得审批、大规模量产并进行销售的产品,GOOD Meat产品以巨大的潜力引领行业,“细胞培养肉的生产结合了工业发酵、生物制药和大规模生产,且与传统肉类养殖相比,只使用80%的土地和水,在减排方面有重要的作用。”Josh Tetrick认为:“中国在引领行业建设基础设施和监管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希望能够成为这一过程中的一份子。”
中国蛋白创新发展正当时 助推农业食品绿色低碳转型

(永续未来前沿技术促进中心理事李佩仪)
永续未来前沿技术促进中心理事李佩仪认为中国的蛋白创新融合“天时、地利、人和”,是最好的发展时机:“在实现1.5度目标的背景下,农业食品供应链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中重要且易被忽视的环节。在中国,粮食安全即饲料安全,各类蛋白质消费在稳固增长;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目标,提出“大食物观”,支持新蛋白开发,更加速了食物体系的转型。永续未来中心搭建沟通协作平台,连接生态系统内400+相关方,聚焦蛋白创新,助推农业食品绿色低碳转型。”

(C2 Capital Partners 管理合伙人Steve Lin)
C2 Capital Partners 管理合伙人Steve Lin拥有多年相关领域投资经验,他认为替代蛋白的商业化速度取决于其价格何时到达平价,“过往两年,全球范围内对于替代蛋白的投资快速增长,预计植物蛋白产品将第一个实现商业化和成本平价。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蛋白质消费国并且需求强劲,2019年开始,中国的植物性产品线上交易总额大幅增长,到2020上半年,同比增幅已超过150%。未来,中国的年轻一代对于替代蛋白将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

(圆桌讨论参与专家)
圆桌讨论环节,嘉吉全球替代蛋白策略及商业发展负责人Jane Lee、Synthesis Capital首席科学家&联合创始人David Welch、Orbillion Bio策略和商业发展负责人Caio Malufe、道夫子联合创始人张涛等产业代表,食物营养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江南大学等机构代表参与并分享各自观点。蛋白创新-细胞培养肉在中国的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保障粮食安全是核心基础,需要有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清晰的商业模式,鼓励创新,促进产业间合作,各方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全球 蛋白创新系列对话”的首次会议,也是“中国-全球蛋白创新工作组”的初次亮相,来自全球的蛋白创新、细胞培养肉产业、肉类行业、投资机构、咨询机构等各领域代表听取会议。未来,永续未来中心将继续围绕相关主题开展系列对话。
作为中国气候科技领域内专注食物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的专业性非营利机构,永续未来中心连接各利益相关方,建立沟通协作平台,针对精密发酵、绿色金融、植物蛋白创新等领域开展专题研讨及试点工作,推动绿色金融与农业食品行业共同发展,支持农业食品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农业食品领域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