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永续未来前沿技术促进中心(以下简称:永续未来中心)共同承办的2022年(首届)中国食物与营养创新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魏宏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测评估司副司长田建新等出席会议。
(第一排:由左至右 永续未来中心理事李佩仪、食物营养所副所长王济民第二排:由左至右 永续未来中心监事徐畅、食物营养所所长王加启、永续未来中心理事长薛岩、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食物营养所党委书记王晓举)
会上,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与永续未来中心正式签约启动战略合作,围绕《中国食物系统可持续转型路径与推进政策研究》开展战略合作。永续未来中心理事李佩仪、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济民签约。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加启、党委书记王晓举、永续未来中心理事长薛岩、监事徐畅见证签约。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委会主任陈萌山:以大食物观引领我国食物系统转型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围绕“以大食物观引领食物与营养发展”主题发表重要讲话,表示“大食物就是要立足国土资源禀赋,依靠科技和装备支撑,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转变生产方式,摆脱水土资源和劳动力的单一束缚,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序合理开发,实现食物供应的可持续。”强调大食物观战略研究应充分考虑供需现状、发展规划、政策支撑与评价体系。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发布《2022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
会上,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发布了《2022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梳理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食物与营养变化趋势,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建议。并倡导树立营养健康的膳食理念,推行健康低碳饮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刚强,中国科学院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应浩,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副院长王满意,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盛根均针对“报告”作出点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从全产业链观点转变食物系统,为减少1/3温室气体排放做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可持续的食物系统》主题报告中提出了对中国食物系统转型的建议:一是基于营养和健康来规划食物生产,生产更多营养健康的食物;二是从全产业链观点转变食物系统,为减少1/3温室气体排放做贡献;三是食物系统要具有包容性, 妇女、小农等脆弱人群必须要从中获益;四是食物系统要有韧性,要吸取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教训;五是在政府领导下实现社会共治,从政策、技术、制度和个人行为四个方面入手。
(永续未来中心理事长薛岩:践行大食物观,助力农业食品绿色低碳转型)
永续未来前沿技术促进中心理事长薛岩出席会议,并进行主旨分享,强调“农业具有‘绿色’属性与多重功能,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34%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亦来自于农业食品供应链,在农业食品领域降低碳排放有助于实现1.5度目标”。永续未来中心作为中国气候科技领域内专注农业食品绿色低碳转型的非营利机构,将依托自身平台优势,围绕‘规范、标准、培训、量化、试点’等关键领域搭建跨领域沟通协作平台,链接农业食品、科技、经济、气候、金融等领域近400家机构,加强国际交流,推动低碳项目、成果、技术与市场深度融合,引导市场形成减碳发展预期,加速未来农业食品创新和多样化转型。
(永续未来中心监事徐畅:全球资本正在积极流入低碳领域)
永续未来中心监事徐畅参与了“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发展路径研讨”主题圆桌论坛,与主持人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济民探讨了,国际农业食品行业低碳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都知道农业食品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约30%,全球资本正积极流入低碳领域,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标签对于市场的影响力也在迅速提升,碳中和对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业务风险、企业形象和价值都起到了关键影响,我们也在开发可量化的绿色评价体系帮助企业加强碳中和管理。”
接下来永续未来中心将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通力合作,协调产业专家组建工作组,通过开展相关研讨会与企业调研的形式,加强产业互动。共同关注可持续食物体系、蛋白创新、设施农业、碳足迹核算标准等领域,推动技术创新与项目落地,助力农业食品绿色低碳转型,为我国“双碳”目标达成与中国国际绿色影响力输出贡献力量,促进早日实现“碳中和”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