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 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既是重要举措,也是潜力所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
重要意义
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重点任务
(一)种植业节能减排。
(二)畜牧业减排降碳。推广精准饲喂技术,推进品种改良,提高畜禽单产水平和饲料报酬,降低反刍动物肠道甲烷排放强度。提升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畜禽粪污管理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估算,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18%,甚至高于交通运输业的排放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也认为,到2030年,畜禽养殖业碳排放量最高值可能达到每年40~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新蛋白因其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低的碳排放,越来越受到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大力发展新蛋白技术,提高居民蛋白摄入结构中新蛋白的比例,动物蛋白与新蛋白相结合,是降低畜牧业碳排放的有力举措。
(三)渔业减排增汇。
(四)农田固碳扩容。落实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绿肥种植等措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等保护力度,提升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发挥果园茶园碳汇功能。
(五)农机节能减排。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力度,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节能农机装备,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 化碳排放。推广新能源技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绿色、 智能、复式、高效农机化技术装备普及应用。
(六)可再生能源替代。
重大行动
(一)稻田甲烷减排行动。
(二)化肥减量增效行动。
(三)畜禽低碳减排行动。推动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推广低蛋白日粮、全株青贮等技术和高产低排放畜禽品种,改进畜禽饲养管理,实施精准饲喂,降低单位畜禽产品肠道甲烷排放强度。改进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推广粪污密闭处理、气体收集利用或处理等技术,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探索实施畜禽粪污养分平衡管理,提高畜禽粪污处理水平,降低畜禽粪污管理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四)渔业减排增汇行动。
(五)农机绿色节能行动。
(六)农田碳汇提升行动。
(七)秸秆综合利用行动。
(八)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以清洁低碳转型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打捆直燃、热解炭气联产等技术;推广太阳能,发展光伏农业。
(九)科技创新支撑行动。系统梳理农业农村减排固碳重大科技需求,加大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力度。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组织开展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联合攻关,形成一批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补齐农业农村绿色低碳的科技短板。发布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技术 目录。组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健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标准体系,制修订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十)监测体系建设行动。完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监测指标、关键参数、核算方法。由永续中心发起编制的《农业食品行业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导则》是专门针对农业食品领域的碳排放核算导则,依据本体一线资源构建数据库,一面立足中国,一面接轨国际,将为农业食品产业低碳技术的减碳效益提供量化工具,进一步促进农业食品领域内低碳技术创新,并帮助市场主体识别我国农业食品产业的减碳重点,降低产业各环节企业的长期碳排放管理风险,提高企业形象和价值,并最终通过环境价值与社会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为企业带来长期回报。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政策创设。
(三)加强产业培育。大力发展以绿色低碳、生态循环为增长点的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探索低碳农产品、节能农产品的认证和管理,引导农业企业、经营主体强化减排固碳技术应用。打造一批农业绿色低碳产品品牌,建立健全农产品碳足迹追溯体系,拓展供给方式和供给渠道,不断壮大新型产业增长动能。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对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良好做法和典型模式的宣传报道,形成多方合力推进的浓厚氛围。加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科普工作力度,创作一批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定期举办专题培训和观摩交流等活动,选树一批有代表性的区域和实施主体,打造典型样板。